logo
首页   |   联盟新闻   |   通知公告   |   行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培训认证   |   核心会员   |   中医农业标准化评价认证服务平台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农科院揭示水稻-稻瘟菌互作新机制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评论:0 点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抗病功能基因研究组通过分析鉴定稻瘟菌效应蛋白在水稻中靶标蛋白,揭示了稻瘟菌侵染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一病原体(PLoS Pathogens)》上发表。

  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侵染引起的稻瘟病俗称水稻“癌症”,往往造成水稻严重减产。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作物生产中增施钾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往往还能提高对病原菌的抗病性。然而,稻瘟菌是否通过干扰水稻钾吸收过程促进其侵染和定殖还不清楚。

  此项研究证明稻瘟菌的效应蛋白AvrPiz-t可以特异性地靶标水稻的钾离子通道OsAKT1蛋白,并抑制OsAKT1介导的内向钾电流活性。钾含量和抗病性检测结果显示,对稻瘟菌侵染更为敏感的AvrPiz-t转基因水稻植株钾离子吸收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而对低钾敏感的OsAKT1的突变体植株对稻瘟菌侵染更加感病,说明稻瘟菌试图干扰水稻的钾吸收过程,而OsAKT1是水稻钾吸收和抗病性的关键正调控因子。进一步研究发现,AvrPiz-t可以与OsAKT1上游调节因子蛋白激酶OsCIPK23竞争性结合OsAKT1,进而影响OsAKT1的正常激活。与OsAKT1的突变体类似,OsCIPK23的突变体也对稻瘟菌侵染更加敏感。研究者最后通过水培实验证明高钾条件下水稻的生物量和对稻瘟菌的抗病性都显著提高。该研究率先发现病原菌效应蛋白通过靶标寄主钾离子通道蛋白干扰寄主钾吸收过程,进而促进病原菌侵染。揭示了植物营养和抗病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生产上施钾肥增强抗病性提供了分子基础。

  植保所博士研究生史学涛与中国农业大学已毕业博士生龙雨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植保所宁约瑟研究员、王国梁研究员以及中国农大王毅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项目资助。史学涛同学得到中国农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培育计划资助。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农科院 新机制 水稻

上一篇:利用沿黄优势农场里建起致富藕塘
下一篇:我科研人员解析中华蜜蜂基因组和转录组

分享到: 收藏